【文物之美】壁上丹青(十一)| 敬陵壁画
高髻回首持如意仕女
画面高119.8、宽59.8厘米
画中仕女头梳蓬松高髻,蛾眉丹唇,两鬓抱面,略回首,体态丰腴,上着暗黄长袖襦衫,下着淡青曳地长裙,肩披淡青色帔帛,足穿尖头履,左手持一云头形如意,右臂半抬,右手于胸前平托如意底部。
高髻持如意侍女
画面高119.9、宽59.5厘米
画中仕女头梳蓬松高髻,蛾眉丹唇,两鬓抱面,上着淡青襦衫,下着赭色曳地长裙,双手持云头形如意于胸前,神情恬静端庄,雍容华贵。
男装捧盒仕女
画面高119.4、宽60.4厘米
画中仕女头戴乌纱幞头,体态丰腴,面庞圆润,身着淡青色圆领窄袖长袍,腰系黑色革带,双手捧一饰有宝相花的盝顶方盒。类似的方盒形象,在李仙蕙墓、房陵公主墓壁画中也有发现,亦与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金银器窖藏出土的孔雀纹盝顶银方盒类似,故此推断此盒应是盛放化妆品的奁具。
高髻捧包裹仕女
画面高119.2、宽59.8厘米
画中仕女头梳蓬松高髻,上着淡青色襦衫,下着赭色曳地长裙,肩披帔帛,足穿高头履,双臂半举,双手捧一赭色包裹。
六扇山水屏风画
画面总宽4.4米,高1.3米
墓室的西壁由于紧挨着石椁,因此此壁画受到破坏最少,保存也最完好。西壁上部是红色影作木构,中间主体部位绘制的是六扇山水屏风,其中左侧三幅为已完成状态,赋彩并以红色绘制画框。右侧三幅则呈现出未完成的状态,以墨色绘画山水图,但并没有施彩,且没有完成红色画框的绘制。画面的构图基本一致,自上而下分别为远景、中景和近景。远景为高远的天空和连绵的远山,中景为雄奇高峻的两山夹一川,近景为平缓的江流,两山相夹的水流汇入到江流之中,山色以墨色为主并以青绿晕染,山顶远空中绘有云气。整个画面显得山势高耸雄奇,令人望而生畏。
尽管文献记载盛唐妇女以体态丰腴为美,并且在出土女俑中多有反映,但是唐墓壁画中体态丰腴的仕女形象却并不多见。贞顺皇后敬陵壁画中的仕女形象尤为丰腴,是其与众不同之处,有一定研究价值。
唐墓壁画从内容来看,有四神、仪仗出行、仪卫、建筑、列戟、狩猎、马球、客使、文吏、乐舞、内侍、宫女(仕女)、山水等,涉及到唐代社会的许多方面,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宫廷生活和社会风貌,在纸本、绢本绘画真迹罕见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唐墓壁画在丰富的文化、艺术土壤孕育下产生,其绘制技巧、风格以及表现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充满着对生活、对自然的肯定和热爱,闪耀出大唐文明浓重的人文主义光彩和博大精深的底蕴,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长安地区新发现的唐墓壁画》程旭
《唐贞顺皇后敬陵壁画试析》呼啸
编 辑: 李珏雯
审 核: 卢轩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一)——从“头”说起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二)——脂泽粉黛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三)——大唐遗宝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四)——粟特风情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五)——云想衣裳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六)——熠熠铜镜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七)——长安娱乐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八)——玉盘珍馐
彩陶|跟着祖先学制陶,教你称霸陶艺室
彩陶|人面鱼纹盆 子非鱼,却知鱼之乐
玉杂 | 小棍棍的数学大智慧“问君能有几多筹”
金银|唐朝银饼饼的自述,请叫我富贵儿~
青铜 |来自西周的关爱提示:勤洗手 少生病
玉杂|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水晶多曲长杯
杂器| 理科钢铁直男的爆款数学课,速来围观
壁画|您的好友唐墓壁画邀请您:像爱护文物一样爱护动物
金银|穿越千年的绝美头饰
玉杂|隋唐玻璃器:愿你通透 纯净 无瑕
金银|从秦公一号大墓金器一组浅谈秦国金器
青铜 | 龙的自述
青铜|函皇父鼎: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青铜器
青铜器|带你走近秦国的“大橙武”——青铜剑
( 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