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苹果将发布iPhone 17系列,其中Pro和Pro Max版本将采用横向大矩阵镜头模组(DECO),整体造型与小米11 Ultra的相机布局高度相似。而定位稍低的iPhone 17 Air则采用横置相机模组设计,风格接近谷歌Pixel 9。

不过,iPhone 17系列的正面仍将沿用“灵动岛”药丸屏设计。供应链消息称,这将是苹果最后一款采用药丸屏的机型,从iPhone 18系列开始,苹果将彻底改变正面设计。

2026年:iPhone 18系列——屏下Face ID落地,单挖孔屏登场

iPhone 18系列的最大变化在于正面屏幕形态——苹果将首次引入屏下Face ID技术,从而实现单挖孔全面屏。此前曝光的专利显示,苹果通过优化OLED面板的红外光透光率,使得Face ID所需的传感器能够隐藏在屏幕下方,而无需依赖刘海或药丸挖孔。

这一技术突破意味着,iPhone 18系列将告别沿用多年的“刘海”或“灵动岛”设计,转而采用类似安卓旗舰的单挖孔方案,屏占比进一步提升。

2027年:iPhone 19系列——终极全面屏,屏下Face ID+屏下前摄

到了2027年,苹果将彻底解决屏下前摄的技术难题,推出真全面屏iPhone 19系列。该机型将同时搭载屏下Face ID和屏下前摄,实现无任何开孔的完整屏幕形态。

业内人士分析,苹果之所以选择分阶段推进全面屏,一方面是技术成熟度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持每年都有足够吸引用户的升级点,避免“一次性挤完牙膏”导致后续产品缺乏亮点。

除了产品设计的变化,苹果还改变了长期以来的新机发布节奏。今年春季,苹果出人意料地推出了iPhone 16e,而非此前不少媒体认为的iPhoneSE4,打破了“每年9月发布新iPhone”的传统。

根据IDC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苹果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跌至13.7%,并连续7个季度下滑。面对华为、小米、OPPO、vivo等国产厂商的激烈竞争,苹果不得不调整策略,通过增加新品发布频率来维持市场热度。

知名分析师郭明錤透露,苹果未来三年的产品规划如下:

2025年下半年:iPhone 17系列四款机型(17、17 Air、17 Pro、17 Pro Max);

2026年上半年:iPhone 17e;

2026年下半年:iPhone 18 Pro Max、18 Pro、18 Air,以及首款折叠屏iPhone;

2027年:iPhone 18标准版和18e,此后标准版将固定在上半年发布。

这一策略意味着,苹果将形成“上半年中端机型+下半年旗舰机型”的双线作战模式,以更密集的产品迭代应对安卓厂商的竞争。

从设计革新到发布节奏调整,苹果的一系列动作都显示出其应对市场压力的紧迫感。未来三年,iPhone将经历从药丸屏→单挖孔屏→真全面屏的进化,同时产品线也将更加丰富,包括折叠屏和中端机型。

苹果对iPhone动刀,不仅外观将连续大改3年,连发布节奏也要进行调整。不过苹果能否真正扭转市场份额下滑的趋势,仍取决于iPhone能否在创新和定价之间找到平衡。毕竟,在国产旗舰纷纷冲击高端市场、而且性价比一卷再卷的今天,如果仅靠“挤牙膏”式的升级,恐怕难以让消费者持续买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