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
时间
宙(宇)
代(界)
纪(系)[2]
世(统)
期(阶)[3]
重大事件
年代,百万年前(Ma)[3]
N/A[4]
显生宙
新生代[5]
第四纪
全新世
梅加拉亚期
末次冰期结束,人类文明兴起。第四纪冰河时期退去,目前的间冰期开始。新仙女木期发生寒流,大草原构成了撒哈拉,人类开始农业活动进而建立城市。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文化(石器时代)开始公元前1万年,让位给红铜时代(公元前3500年)和青铜时代(公元前2500年)。经历铁器时代(公元前1200年)文化持续在复杂性和技术方面成长进步,引起世界各地许多史前文化,最终通向古典时代,如罗马帝国,文化发展甚至到了中世纪至今。在1400至1850年小冰期(冰阶)导致北半球短暂的冷却。另请参阅考古时期目录厘清早期的文化和年代。1815年坦博拉火山爆发,造年欧洲和北美天气异常形成火山冬天导致无夏之年(1816年)。继工业革命以来,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从280ppmv(体积的百万分之一)上升到目前的390ppmv。[6]
0.0042*
诺斯格瑞比期
0.0082*
格陵兰期
0.0117*
更新世
上期(英语:Late_Pleistocene)
许多大型哺乳动物(更新世巨型动物群)蓬勃发展然后灭绝。晚期智人逐步进化。第四纪冰河时期继续的冰川作用和间冰阶(伴随着地球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水平从百万分之100到300的波动[6]),这种情况进一步强化冰室地球,大约持续了160万年。末次冰盛期(距今3万年),末次冰期(距今1万9千至1万5千年)。石器时代人类出现文明曙光,相对于以前的冰河时代的文化技术水平复杂度与日益增加,如雕刻和黏土雕像(例如莱斯皮格维纳斯),特别是在地中海和欧洲地区。在7万5千年前多巴湖超级火山爆发,导致火山冬天把人类推向灭绝的边缘。更新世以老仙女木期(英语:Oldest Dryas)结束,老仙女木期(Allerød)和新仙女木期气候事件与新仙女木期形成与全新世的边界。
0.129
千叶期(英语:Chibanian)
0.774*
卡拉布里雅期(英语:Calabrian_(stage))
1.80*
杰拉期(英语:Gelasian)
2.58*
新近纪
上新世
皮亚琴察期
252万年前第四纪冰河时期开始,寒冷干燥的气候强化了目前的冰室条件。南猿、许多现有哺乳动物属,和全新世软体动物出现。能人出现。
3.600*
赞克勒期
5.333*
中新世
墨西拿期
适度的冰室气候,不时中断冰河时期;北半球开始造山运动。现代哺乳动物和鸟类家庭能被分辨出来。马科动物和乳齿象多种多样。禾本科植物变得无处不在。第一种类人猿出现(仅供参考,请参阅文章:“乍得沙赫人”)。凯库拉造山运动(英语:Kaikoura orogeny)形成了新西兰的南阿尔卑斯山脉,一直延续到今天。欧洲的阿尔卑斯山造山运动放缓,但也延续至今;在中欧和东欧喀尔巴阡造山运动形成喀尔巴阡山脉;在希腊和爱琴海的希腊造山运动放缓,但一直持续到今天。中新世中期发生生物集群灭绝。广袤的森林慢慢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逐渐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650ppmv降到大约100ppmv[6]。
7.246*
托尔托纳期
11.63*
塞拉瓦莱期
13.82*
兰盖期
15.98*
波尔多期
20.44
阿基坦期
23.03*
古近纪
渐新世
夏特期
温暖但气候变冷,接近冰室气候。动植物特别是哺乳动物快速进化和多样化。这个时期主要发生了现代类型的开花植物进化和传播。
27.82*
吕珀尔期
33.9*
始新世
普利亚本期
适中,气候变冷。开花植物的果实平均大小达到约拳头般大;史前哺乳动物(例如:肉齿目、踝节目、犹因他兽科等)蓬勃发展,并继续在始新世发展。“现代”哺乳科类物种出现。现代真骨附类鱼类和有孔虫门多样化。禾草和蝴蝶首次出现。再次的冰川作用行成了南极洲冰帽;满江红事件触发冰河时代,而冰室地球气候跟随到这一天发生,从沉降和衰变的海床海藻沉淀大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6],浓度从3800ppmv降低到650ppmv。在北美落基山脉的拉腊米和塞维尔造山作用结束。欧洲的阿尔卑斯山造山运动开始;在希腊和爱琴海希腊造山运动开始。
37.71*
巴顿期
41.2
卢泰特期
47.8*
伊普里斯期
56.0*
古新世
坦尼特期
热带气候。一些原始血统的哺乳动物逐步多样化;大型哺乳动物首次出现(大小相当于熊或小型河马)。在欧洲和亚洲的阿尔卑斯造山运动开始;55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挤压,在5200-4800万年之间喜马拉雅运动开始。
59.2*
塞兰特期
61.6*
丹麦期
66.0*
中生代
白垩纪
上白垩世
马斯特里赫特期
开花植物数量激增,与此同时许多新种类的昆虫出现。现代真骨附类鱼类开始出现;菊石目、箭石目、后凹椎双壳纲、海胆纲、多孔动物门常见。许多新种类恐龙(例如:暴龙科、泰坦巨龙类、鸭嘴龙科、角龙科等)在陆地上发展出现,真鳄亚目(现代鳄鱼)亦出现;沧龙科与现代鲨鱼在海洋中出现。原始鸟类逐渐取代翼弄目。单孔目、有袋类、真兽下纲哺乳动物出现。冈瓦那大陆分裂;落基山脉的拉腊米造山运动(英语:Laramide orogeny)和塞维尔造山运动(英语:Sevier orogeny)开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接近现代水平。
72.1 ± 0.2*
坎潘期
83.6 ± 0.2*
圣通期
86.3 ± 0.5*
康尼亚克期
89.8 ± 0.3*
土仑期
93.9*
塞诺曼期
100.5*
下白垩世
阿尔布期
~ 113.0*
阿普特期
~ 121.4
巴雷姆期
125.77*
欧特里夫期
~ 132.6*
瓦兰今期
~ 139.8
贝里阿斯期
~ 145.0
侏罗纪
上侏罗世
提塘期
裸子植物(尤其是针叶树、苏铁和铁树目裸子植物)和常见的蕨类植物。有许多种恐龙,像蜥脚类、食肉龙和剑龙。哺乳动物常见但体积很小。原始的鸟类和蜥蜴。多种多样的鱼龙和蛇颈龙,双壳类、菊石和箭石生长繁盛;海胆非常普遍,与海百合、海星、海绵、穿孔贝型跟小嘴贝目腕足类共生。泛大陆解体成为冈瓦纳古大陆和劳亚古大陆;北美洲内华达造山运动。瑞基塔塔造山运动(英语:Rangitata orogeny)和基梅里造山运动(英语:Cimmerian orogeny)逐步停止。大气中CO2浓度是现在的4–5倍(1200–1500 ppmv,现今浓度为385 ppmv[6])。
149.2 ± 0.7
钦莫利期
154.8 ± 0.8*
牛津期
161.5 ± 1.0
中侏罗世
卡洛夫期
165.3 ± 1.1
巴通期
168.2 ± 1.2*
巴柔期
170.9 ± 0.8*
阿林期
174.7 ± 0.8*
下侏罗世
托阿尔期
184.2 ± 0.3*
普林斯巴期
192.9 ± 0.3*
辛涅缪尔期
199.5 ± 0.3*
赫塘期
201.4 ± 0.2*
三叠纪
上三叠世
瑞替期
主龙类成为陆地上的统治者,海洋中的统治者是鱼龙和幻龙,空中的统治者则是翼龙。犬齿兽亚目变得更小也更像哺乳动物,此时最早的哺乳动物和鳄鱼出现。二叉羊齿属的植物开始出现在陆地上,还有许多大型的离片椎目两栖动物。齿菊石目繁盛,现代的珊瑚和硬骨鱼也开始出现,双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等昆虫出现。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脉造山运动(英语:Andean orogeny)、亚洲的辛梅利亚造山运动、纽西兰的瑞基塔塔造山运动(英语:Rangitata orogeny)和北部澳大利亚的亨特-鲍文造山运动(英语:Hunter-Bowen orogeny)开始。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斯州结束。(c. 2.6亿–2.25亿年)
~ 208.5
诺利期
~ 227
卡尼期
~ 237*
中三叠世
拉丁期
~ 242*
安尼期
247.2
下三叠世
奥伦尼克期
251.2
印度期
251.902 ± 0.024*
古生代
二叠纪
乐平世
长兴期
地球上的大陆全部合并变成超级大陆(盘古大陆),形成了阿巴拉契亚山脉。石炭纪-二叠纪的冰河时期仍延续。合弓纲(盘龙目和兽孔目)成为陆地上的统治者,同时副爬行动物和离片椎目的两栖动物也仍非常普遍。在二叠纪,森林的主体蕨类植物逐渐被裸子植物取代。甲虫开始演化。在温暖的浅珊瑚礁有各式各样的海洋生物,有长身贝目(productida)和石燕贝目的腕足动物、双壳类、有孔虫和菊石都非常的多。在2.51亿年前发生了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造成地球上有95%的生物都灭绝,包括三叶虫、棘鱼和海蕾。北美洲的沃希托造山运动(英语:Ouachita orogeny)和茵勒温薰造山运动(英语:lnnuitian orogeny)、亚洲的阿尔泰造山运动(Altaid orogeny)“参考:阿尔泰”。乌拉尔造山运动使欧洲和亚洲逐渐减少。在澳大利亚大陆上,逐渐开始亨特-鲍文造山运动(英语:Hunter-Bowen orogeny),形成了麦克唐奈尔山脉。(c. 2.6亿–2.25亿年)
254.14 ± 0.07*
吴家坪期
259.51 ± 0.21*
瓜德鲁普世
卡匹敦期
264.28 ± 0.16*
沃德期
266.9 ± 0.4*
罗德期
273.01 ± 0.14*
乌拉尔世
空谷期
283.5 ± 0.6
亚丁斯克期
290.1 ± 0.26*
萨克马尔期
293.52 ± 0.17*
阿瑟尔期
298.9 ± 0.15*
石炭纪
宾夕法尼亚纪[7][8]
上期/格舍尔期
飞行的昆虫突然出现,有一些昆虫大型化(如:魁翅目和古网翅目)。两栖动物的种类变得多样化;首次出现羊膜动物。这段期间,地球上大气的含氧量是有史以来最高的。海洋中有很丰富的棱菊石目生物、腕足动物、外肛动物门、内肛动物门、双壳类和珊瑚;有壳有孔虫激增。当时的欧洲和亚洲发生了乌拉尔造山运动;法利斯葛造山运动(英语:Variscan orogeny)大约发生在密西西比纪的中期至晚期之间。
303.7 ± 0.1
上世/卡西莫夫期
307.0 ± 0.1
中世/莫斯科期
315.2 ± 0.2
下世/巴什基尔期
323.2 ± 0.4*
密西西比纪[7][8]
上世/谢尔普霍夫期
成煤森林(英语:Coal forest)出现(例如:鳞木属、蕨类植物、封印木属、芦木属和科达木属…等)。四足类动物和两栖鲎类动物(如广翅鲎)在成煤海岸边的一些咸水坑(Brackish water)附近生活。此时占据主宰地位的大型掠食鱼类是肉鳍鱼中的根齿鱼。在大洋中,早期软骨鱼(Chondrichthyes,如鲨鱼)趋于常见并且呈多样化发展;棘皮动物(尤其是海百合和海蕾)繁荣兴盛。珊瑚、外肛门动物、棱菊石目动物和腕足门动物(如长身贝--productida、石燕贝等)已经十分常见,与鱿鱼相似的蛸亚纲动物也于此时出现,但是三叶虫和鹦鹉螺渐趋衰落。在下石炭纪时期冈瓦那大陆东部开始进入冰川时期;位于新西兰北部的马约尔岛造山运动(Mayor Island / Tuhuaorogeny)进入尾声。
330.9 ± 0.2
中世维宪期
346.7 ± 0.4*
下世/杜内期
358.9 ± 0.4*
泥盆纪
上泥盆世
法门期
石松门植物、木贼目植物和蕨类植物繁荣,同期现形的还有第一批生产种子的植物(前裸子植物门)、第一批树木 ( 古蕨属)以及第一批(无翼)昆虫出现。海洋中大量出现扭月贝、腕足动物无洞贝、皱珊瑚、床板珊瑚和海百合;菊石亚纲出现并大量繁衍,三叶虫、板足鲎和甲胄鱼类数量锐减,为在此时期统治海洋的有颔下门鱼类(盾皮鱼、肉鳍鱼、硬骨鱼和早期鲨鱼)让了道。最初的两栖动物依然生活在水中。被称为“老红砂岩大陆”的欧美大陆形成。形成了北非小阿特拉斯山脉和北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阿卡迪亚造山运动此时开始;此时还在进行的有安特勒造山运动(英语:Antler orogeny)、华力西造山运动和新西兰的马约尔岛造山运动。
372.2 ± 1.6*
弗拉期
382.7 ± 1.6*
中泥盆世
吉维特期
387.7 ± 0.8*
艾菲尔期
393.3 ± 1.2*
下泥盆世
埃姆斯期
407.6 ± 2.6*
布拉格期
410.8 ± 2.8*
洛赫科夫期
419.2 ± 3.2*
志留纪
普里道利世
无生物划分阶
最早维管植物(the rhyniophytes(英语:rhyniophytes) )、陆地上的第一个倍足纲和节胸属出现。有颌下门,以及许多有甲无颚鱼无颌总纲的甲胄鱼生活在海洋中;广翅鲎的体型很大。Tabulate(英语:板状珊瑚)和rugose(英语:皱纹珊瑚)、腕足类动物腕足动物门(五足类、小嘴贝目等)和海百合都丰富。三叶虫和软体动物多样;笔石没有那么多样。英格兰、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丘陵的喀里多尼亚造山运动的开始,也延续到泥盆纪作为阿卡迪亚造山运动。如上所述 Taconic Orogeny(英语:Taconic Orogeny)逐渐减少;澳大利亚大陆上的Lachlan Orogeny(英语:拉克兰造山运动)则逐渐减弱。
423.0 ± 2.3*
罗德洛世
卢德福德期
425.6 ± 0.9*
高斯特期
427.4 ± 0.5*
温洛克世
侯默期
430.5 ± 0.7*
申伍德期
433.4 ± 0.8*
兰多维列世
特列奇期
438.5 ± 1.1*
埃隆期
440.8 ± 1.2*
鲁丹期
443.8 ± 1.5*
奥陶纪
上奥陶世
赫南特期
无脊椎动物多样化演进为为许多新的类型(如长直壳的头足类)。早期珊瑚、有节腕足类(正形贝、扭月贝(英语:Strophomenida)等)、双壳类、鹦鹉螺类、三叶虫类、介形虫、苔藓虫、多种棘皮动物(海百合、海林檎、海星等)、枝状笔石以及其他相关分类群都很常见。牙形虫(早期浮游脊椎动物)出现。陆地上出现第一批绿色植物和真菌。冰河期结束。
445.2 ± 1.4*
凯迪期
453.0 ± 0.7*
桑比期
458.4 ± 0.9*
中奥陶世
达瑞威尔期
467.3 ± 1.1*
大坪期
470.0 ± 1.4*
下奥陶世
弗洛期
477.7 ± 1.4*
特马豆克期
485.4 ± 1.9*
寒武纪
芙蓉世
第十期
寒武纪大爆发中,生物多样性呈现爆发式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大部分现代动物的化石。出现了首种脊索动物以及一些存疑的,已经灭绝了的门类。大量制造生物礁的古杯动物出现,后灭绝;三叶虫、鳃曳动物门、海绵、无铰纲(腕足动物门)和恐虾类繁盛。首位掠食者奇虾出现,而许多埃迪卡拉生物群灭绝。原核生物、原生生物(例如forams)及藻类继续生存著。
冈瓦纳大陆出现。澳大利亚大陆Petermann造山运动减弱(5亿5000万–5亿3500万年前),南极洲罗斯造山运动、阿德莱德地槽(Delamerian造山运动)等一系列造山运动发生于5亿1400万–5亿年前。5.4亿–4.4亿年前之间澳大利亚大陆Lachlan造山运动。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约为现今(全新世)水平的20-35倍(6000 ppmv,现今为385 ppmv)[6]。
~ 489.5
江山期
~ 494*
排碧期
~ 497*
苗岭世
古丈期
~ 500.5*
鼓山期
~ 504.5*
乌溜期
~ 509*
第二世
第四期
~ 514
第三期
~ 521
纽芬兰世
第二期
~ 529
幸运期
538.8 ± 0.2*
前寒武纪[9]
元古宙[10]
新元古代[10]
埃迪卡拉纪
第一批良好的多细胞动物化石。埃迪卡拉生物群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蓬勃发展;可能是蠕虫类的简单遗迹化石,如Trichophycus等。第一批海绵动物和三叶虫出现,一些外型神秘的生物包括许多状像袋子、圆盘或棉被的软体生物(如狄更逊水母)。北美的塔科尼造山运动(英语:Taconic orogeny)、印度次大陆的阿拉瓦利岭造山运动、澳大利亚大陆上的彼得曼造山运动(英语:Petermann Orogeny)开始。南极洲的比尔德摩尔造山运动(英语:Beardmore orogeny)(6亿3300万-6亿2000万年前)。
~ 635*
成冰纪
可能为"雪球地球"的周期之一,化石的纪录依然稀少。罗迪尼亚大陆开始分裂;南极洲的晚期鲁克/宁录造山运动逐渐减弱。
~ 720
拉伸纪
罗迪尼亚大陆依然存在。此时期有多细胞真核生物存在的痕迹,甲藻类生物首次呈现辐射状,例如疑源类。北美洲的格伦维尔造山运动(英语:Grenville orogeny)逐渐减弱。非洲的泛非造山运动;南极洲的晚期鲁克/宁录造山运动(10亿±1.5亿年前)。西澳大利亚盖斯科因复合体(英语:Gascoyne Complex)的艾德蒙迪恩造山运动(英语:Edmundian orogeny)(约9.2亿-8.5亿年前);澳大利亚大陆的阿得雷德超级盆地(英语:Adelaide Superbasin)和中澳大利亚超级盆地(英语:Centralian Superbasin)开始沉积。
1000+
中元古代[10]
狭带纪
变质岩狭带因造山运动而使得罗迪尼亚大陆形成。瑞典挪威造山运动(英语:Sveconorwegian orogeny)开始;南极洲的晚期鲁克/宁录造山运动(英语:Late Ruker orogeny)可能开始。澳大利亚中部穆斯格雷夫地块(英语:Musgrave Block)的穆斯格雷夫造山运动(英语:Musgrave Orogeny)(约10.8亿年前)。
1200+
延展纪
地台持续扩张。绿藻菌落出现在海中。北美洲的格伦维尔造山运动(英语:Grenville Orogeny)。
1400+
盖层纪
地台扩张。澳大利亚北部麦克阿瑟盆地(英语:McArthur Basin)的巴拉蒙迪造山运动(英语:Barramundi Orogeny)。昆士兰伊萨山地块的伊萨造山运动(英语:Isan Orogeny)(约16亿年前)。
1600+
古元古代
固结纪
第一个复杂单细胞生命形态的出现:拥有细胞核的原生生物。哥伦比亚形成原始的超大陆。澳大利亚大陆的金班造山运动结束;澳大利亚大陆西部伊尔加恩安定地块的雅丰古造山运动(英语:Yapungku orogeny)。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加斯科因复合体的曼加伦造山运动(英语:Mangaroon orogeny)(16.8亿-16.2亿年前)。南澳大利亚高勒安定地块的卡拉兰造山运动(英语:Kararan orogeny)(16.5亿年前)。
1800+
造山纪
地球大气层开始有氧气。弗里德堡和索德柏立盆地有小行星撞击地球。大量的造山运动,包括北美的佩诺克造山运动(英语:Penokean orogeny)和跨哈得孙造山运动(英语:Trans-Hudson orogeny)、南极洲的早期鲁克造山运动(20亿-17亿年前)、澳大利亚大陆西部的格伦堡造山运动(约20亿500万–19亿2000万年前)及澳大利亚大陆南部的金班造山运动开始。
2050+
层侵纪
地球在成铁纪和层侵纪之间进入休伦冰河时期(Huronian / Makganyene glaciation)。布什维尔德大火成岩省的杂岩(Bushveld Igneous Complex)形成。
2300+
成铁纪
大氧化事件:条状铁层形成。在澳大利亚洲,格劳尔克拉通(英语:Gawler Craton)发生斯利福德造山运动24.4亿–24.2亿年前。
2500+
太古宙[10]
新太古代[10]
大部分当今的克拉通趋于稳定;可能发生地幔翻涌事件。南极洲Insell造山运动(26.5亿 ± 1500万年前)。在现在的安大略和魁北克地区,阿比蒂比绿岩带(英语:Abitibi greenstone belt)开始形成,并于26亿年前稳定下来。
2800+
中太古代[10]
最早的叠层石(大约由蓝菌菌落形成)。最早的宏化石(英语:macrofossil). 南极洲洪堡山脉造山运动。在现在的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布雷克河巨型火山口复合体(英语:Blake River Megacaldera Complex)开始形成,并持续至大约26亿9600万年前。
3200+
古太古代[10]
已知最早的产氧细菌及已知最早的微化石。现存最古老的克拉通(比如加拿大地盾和皮尔布拉克拉通)或许形成于此阶段[11]。南极洲雷纳造山运动。
3600+
始太古代[10]
单细胞生命(细菌与古菌)和最早的 (疑似) 微化石出现。
4031 ± 3+
冥古宙
已知最古老的矿物(锆石,44亿4百万±8百万年前)。[12]月球形成(45亿3300万年前),可能来自大碰撞。地球形成(45亿6700万~45亿7000万年前)。
已知最古老的岩石(40.3亿年前)[13]。在地球后期重轰炸期结束之后,最初的生命形式与自我复制的核糖核酸分子大约在40亿年前开始出现,南极洲内皮尔山脉开始出现造山运动(40亿 ± 2亿年前)。
39.2亿年前,神酒海和其他更大的月海的撞击事件所组成。
38.5亿年前,原始生命行光合作用的间接证据(例如干酪根),与内太阳系的后期重轰炸期末期部分重叠。
4567+